界范围中医药得到广泛认可
“治疗新冠肺炎,西医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但我们有中国方案。中医药在这次抗疫中打了一个漂亮仗,中药早期介入、全程介入是我们的经验。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通过我国7万余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是有效的。”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曾表示。
如今,中国抗疫的经验,已经成为全球抗疫的专业参考模式,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医药也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广泛关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位路女士称,目前纽约大部分中药房都被“清洗”了好几轮,板蓝根、莲花清瘟,还有大部分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基本上都无货。
随着全球医疗行业的发展、医疗环境的改变、慢性病增多、致病因素的多样化以及现代医疗体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国家鼓励使用传统和补充替代医学疗法,其中就包括中医。
中医真的就走进现代主流医学的行列了吗?实际上,应该是在走向主流医学的路上,入列还有好长一段的路要走!
复工复产,诊所尴尬经营
好多诊所老板给我反馈:老百姓好像抵抗力都变强了,生病的少了……
一位深圳中医馆老板谈到:
疫情期间,居民宅家饮食作息较为规律,儿童居家交叉感染概率较小,诊所常见的发热感冒、肠胃不适等常见病种发病率降低,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在疫情期又被禁止接诊,诊所和医馆生意自然冷清。
此外,疫情期线上问诊使用率激增,相当程度上“截留”了线下诊所客流。
线上问诊工具减少了居民问诊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许多轻症得到咨询诊断后,居民自行买药自愈,跳过了诊所医师诊断这一环。
对于部分外地客流占比高的诊所,受疫情期的人员流动限制,慕名而来就医者减少,诊所客流被导诊至居民附近医疗机构。
复诊后客流量低,每日入不敷出成短期常态。据调查显示,部分口碑较好的诊所在开工复诊后1周客流量恢复至60%,而一般客户粘性较差的诊所,每天的门诊量维持在2~5人左右。这也直接导致2020年1-4月份有接近上千家的诊所处于转让停业状态。
中医诊所的当下和未来该如何走
懂政策
在多省的中医药条例中均提到: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中医诊所备案制”要追溯到2017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于当年12月1日起施行。两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中医诊所备案制的实施效果如何呢?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2020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上,新华社记者了解到,2019年我国新增备案中医诊所6000多个,可以看出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重内功
一个好的中医师,就相当于一家中医院。中医院再大,如果医师素质不行,往往治不好病。硬件再好,若无过硬的医生,医院也只不过是外强中干。
相反,即便是山村野老,僻街小巷,若有精研伤寒,穷究本草之人,遇病妙手回春,也不奇怪。
很多的公立中医院本当是中医的主导力量,但现在很多信奉中医的患者前往看病时,受到的待遇跟西医没多大差别!
有些小孩子感冒了,父母不想让孩子打抗生素,特意到中医院去看病。结果,依然西医那一套。当然,也有不同之处——多了份带回家喝的中成药或煎药!
中医院已被西化了。在有些中医院,西医往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中医过硬并不一定受尊重;在中医过硬的同时,西医也不比他人差。这样,你才有说话的份。为了不被轻视,一些中医师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学习西医。
对于非公中医机构而言,真正的靠纯中医的技术看病的很少很少,西医化的中医行为倒是随处可见。
竞争口碑会让中医诊所更有希望!竞争的核心就是真正中医看病技术的锤炼,不求千招会,但求一招精!
会经营
对非公医疗而言,治病救人和健康经营同等重要!
有好的技术,好的产品,必须配合好的经营,方能健康永续。
经营的维度,从最初的定位到医生品牌的打造,比如:「0028」刘拓:泛医圈老板们:2020年了,你还没做品牌建设吗?
从人员管理的技巧到营销拓客的功底,「0037」 刘拓:个体诊所门诊疫情后该如何搞好营销
都是作为非公医疗机构老板及管理者必备的基本功。比如:「0052」 刘拓:健康医疗老板们需要推开营销的这6道门,你才将不缺客户
大环境好,你的生意不见得好;大环境不好,不见得你的生意不好,中医尽管被炒的火热,尽管有的中医人自嗨的不得了,火了,终于火了……可你的生意火了吗?
很多人反感我把中医和生意相提并论,我也反复强调了N次,你自己都残延狗喘就别谈高大上的那些阔论。一天就几个病号,饭都吃不饱,你不想想原因?
为什么你的同行,转介绍95%以上,复诊率85%以上,而你的数据惨的可怜?
作者丨刘拓
来源丨公众号:泛医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