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古医护养小儿,无微不至,对于睡眠亦很讲究。
琐碎录:小儿同母睡时,切忌鼻风口气吹儿囟门,恐成风疾。
冯氏锦囊:眠儿以甘菊花瓣实枕,以其能清头目也。
按以上二点,皆可实行,但对于因此发生的后果,实难令人置信。
慈幼编:凡儿小有停滞,于卧后,用手顺摩其腹。自胃至脐下,轻轻摩至数百,能顺气消食。
活幼方:卧儿旧布多层,衬儿受尿,轮流洗晒最妙。有用布袋,盛稻柴灰以收湿者。若灰甫离灶突,火毒未出,儿中之,必生丹毒、惊痫等恶证。必须讲灰筛净,预贮数日,然后用之,庶乎无碍。
按:用灰袋作尿布,在种稻麦和高粱的农村里,最切实用。非仅省布,且可增加柴灰的肥料价值。
察微录:卧儿,冬用木桶,夏用竹筐。必须身直向明而卧,倘背明向暗,则儿眠仰看亮光,易致目睛上窜。卧屏切近之处,不可有悦目引看之物,致儿侧视,目睛左窜右窜。儿帽前亦不可用五彩之饰,亦恐惹儿仰视也。
按此,古代儿科家确乎体贴人微,洞察周密。预防斜视及斗鸡眼,皆合乎实理。向明,向暗,则与生理适得其反。眼睑略为透光向明而卧,不易入睡。睡熟时,眼球略为上窜,乃系正常现象。
附:遗尿方(非婴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199-5678-6806】进行处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99-5678-6827]。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