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易医创使人吕敏峰:中医药事业是一份良心事业,幸福自己,幸福他人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前言

人生没有什么能比健康更重要,失去健康,你就永远失去了一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医疗的发展,本来应该疾病更少,身体更加健康,但事实即相反:当今走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您会发现,医院病人扎堆,肿瘤的发病率年年增加,越来越年轻化,药店之多,靠药物维持生命、生活在痛苦恐惧中的中国人已越来越多。

在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博大精深的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今天要说的是被誉为国粹的中医文化。说起中医文化,可能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中医文化之渊博让很多中医爱好者去探究,正如我一样,我一直以来坚信高手在民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自从神农尝百草起,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善于总结和传承的民族,我们可以在中华大地上繁衍千年,靠的就是一点点的积累与传承!

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就是这样伴随人们的健康,在民间流传。

古往今来,无数个医家记录了这种草药治病的神话,从神农本草经到肘后备急方,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到本草纲目……

无论是古代的官方的皇宫御医还是民间的走方郎中,都有许多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中医人,他们靠着自己传承的技艺,护佑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他们的技艺,有的是靠着纸墨传承了下来,有的是口耳相传,靠着文字流传下来的只是中医文化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是民间百姓之间的传承,一个单方、验方或者是一个简单的操作……

然而,近代以来,西学东进,中医势微,这门古老的医学也是越来越难传承,随着老一辈有经验中医人或者草药郎中的离去,那些宝贵的经验或许将要永远消失在中华大地上!

抢救中医的一些宝贵经验,迫在眉睫!

书本上的知识,有大学的教育,有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们的师徒相授,其实最难的还是那些散落在民间的一些经验,他们也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我也想着用什么办法将这些宝贵经验存留。

与中医结缘,幸福自己,幸福他人

我第一次接触中医,是我大姐学习中医针灸,我们家是我第一个敢尝试的。说起中医,也很感谢老公对我做中医药事业的支持,最庆幸的是我多年的毛病通过中医治好了。在之前,我前后花了十多万也没有效果,什么方式,什么产品都试过了,我还用中医的方式帮助一个成都的朋友治好了糖尿病,中医真的好神奇。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爸爸是在四年前检查的的心脑血管堵了85%,我爸爸经常的胸闷气短,胸痛心慌,活动后症状加重,甚至胸痛时会有放射性的疼痛,肩背部以及左侧上肢的疼痛时常也有。去医院做造影,看着爸爸做造影,我才知道造影技术就是桡动脉或者是股动脉进行穿刺。穿刺后放入血管内一个血管鞘,然后通过血管鞘置入特制的导管,沿着股动脉或者是桡动脉,将导管放置在患者的做冠状动脉或者是右冠状动脉口,然后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使左冠状动脉以及右冠状动脉的主干以及分支全部清晰的显影,从而判断冠状动脉的走行是否正常,有没有狭窄或者是闭塞,对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进行判断。结果检查完,我爸爸是先天性心血管狭窄,是不能放支架的。自从我爸服用了中药,吃了三个月左右,所有的心绞痛、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来的现象、憋闷、胸闷、胸痛、恐慌和疲劳的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的症状没有了。我又让我爸爸去医院又做了一次造影,医生告诉现在堵的不到50%,已经正常啦。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我的师承老师王心东

  • 有这样一位远近闻名的专家,65岁的他依然心系患者,坚持一周6天为患者服务;他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西医辩证治疗各类脑病,攻克疑难杂症无数;他传承仲景精神,乐为人师,至今还为中医培养后备人才在努力;他医名远播、医术精湛,许多外地患者慕名前来求治。他就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脑病科专家王心东,我的承师中医师。

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官网上报道:8月15日10时,记者来到南阳市中医院名医堂,王心东正在给一名来复诊的患者刘先生把脉。此前,刘先生经常头痛眩晕,失眠多梦,不堪其扰。他听说从医45年的王心东治疗脑病很有一套,便慕名专程从枣阳赶来,王心东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结合理化检查,凭借多年的经验,诊断该患者的头晕为精神性神经症状,经过一周中药调理,刘先生的症状明显减轻,特来复查并表示感谢。

随后,王心东又为一中风脑瘫的病人诊治,只见他认真地检查,认真地装订病人的病例,给病人测量血压时,轻轻地说着在量,详细地讲解怎么吃药以及注意事项,满面微笑地回复病人家属的咨询,认真细致地书写病例。在诊断结束,他又拿出自己熬制的膏药——中风回春膏,并亲自给病人家属做示范,让家属回去后每天给患者贴一次。

中午12时30分,王心东送走最后一位病人。他感叹地说,一个家庭如果不幸摊上一位脑瘫患者,那么,所有正常的生活秩序便都乱了套。对于一个家庭如此,对于医生来说,更有该有博爱之心。1981年,在新野县中医院脑科工作的王心东经常接触到脑病患者,对脑病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就用艾叶、当归、三七等中草药,研制出中风回春膏送给患者,这一送就是30年。

从医45年,王心东以其独特、全面、辨证的诊疗方法,惠及众多患者,患者口口相传,名声远扬。

这些年,在培养中医药人才,中医传承方面,王心东一直在努力。他采用“三精三鲜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了一大批脑病后继人才。

有人问:王心东老中医,你是专治疑难、绝症病医家,请您谈一谈治疗疑难绝症病的经验。王心东老中医说:著名医家朱进忠说过,疑难者何?时弊之未明者也。细读科学上的科学发展史,经济上的经济发展史,中医、西医学上的发展史,不难看出任何科学发展中的疑难问题都有一个相似的规律,即时弊的潮流性。当这种时弊统治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就禁锢,所有与此有关的问题就疑难,就不能解决。而一旦这种时弊被认清,被打破的时候,则与此有关的所有疑难均会变成小问题。

有人对王心东老中医说:“你是新时代中医,你是学了很多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知识的人,你可千万不要象过去的老中医那样不开窍,顽固地坚持过去的中医那一套。”,王心东老中医说:“不管科学不科学,老中医少中医,权威西医普通西医,只要能真正为患者治好病就是好医,就是科学,就是真理,就是检验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

另外就是被治愈的病人,再次有什么身体不适的时候,他们会第一个想起你来。但不代表一个病被治愈,另一个病就一定会很快被治愈。听别人说的总归不如自己体会到的,其实就算名医,也有很多一时看不好的病。何况病人得病都不会按书本上的描述来,所以中医辩证其实是个很复杂的事儿。所以看病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本质的东西不会显性出现,可是现在的病人,一次三五剂药无效就不会在复诊,而就会给中医扣个帽子,说中医无能。有的病只是一种症状,现在医院检查,也许他什么病都查不出来。

看了很多中医的医案,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少有老中医写自己失败的案例的。(当然事实上有很多失败的医案,只是写出来的,相对成功的医案太少太少了)其实每个中医人的成长,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后,才至善至美的。一位负责的中医不会只平脉就直接给出方剂的。最起码脉中体现的寒热,需要用问诊、望诊来验证一下吧,做医生不能太主观了,每一次诊断都是一次责任的。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河南省名中医、南阳市突出贡献中医名师王心东 王心东,主任中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获批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名中医,南阳市突出贡献三大中医名师、连续三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唯一的官方评定的全国和省市县四栖全冠名中医、全国最美中医候选人。获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市级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在中医界顶尖期刋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刋发表论文16篇,每篇被引用最高为30次,每篇被下载应用最高为478次。

主治:擅长脑病内治与外治三通疗法,治疗颈动脉斑块、难治性头晕头痛、顽固性失眠、中风失语(运动性、命名性、感觉性、混合性)、脑梗塞、脑出血、偏瘫麻木、假性球麻痹、烟雾病、重度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脑萎缩、脑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帕金森震颤等复杂疑难重症;精于治疗颈动脉斑块。

中原大地,也有一位中医“扫地僧”

古语有云: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弘扬中医药国粹,发掘民间中医力量,发现民间医术妙方,将市场需求和民间力量进行有效对接,对割裂的民间中医药进行无缝传承!挖掘民间的中医圣手,坊间的妙手神医是我后半生的梦想。

当今社会,要找一个民间中医高人的确难啊,在民间,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无论是功夫,或是各种绝技,亦或是中医,那些真正的高手并不是我们能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牛X轰轰的大佬,可能就隐藏在市井小巷,可能是一个环卫工,可能是和小贩斤斤计较的买菜大妈,可能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一个是因为如今的中医师大都是“西化的中医”,或者说是披着中医外衣的西医,真正的中医门道并未学到,实际的医术水平令人堪忧;而相反的,由家族传承或师承的中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民间中医”),是由大量的临床疗效和老百姓的口口相传,才在当今艰难的所谓“非法行医”下存活了下来,这样一对比,就有了我们经常说的:中医高手在民间。

  • 下面就说说我的中医师父程老中医。初次去见程老中医在他的中医诊所卫生室工作,看见一行人到来,程医生热情接待大家,并为大家倒上一杯中药茶。程老的中医门诊挂满了患者送的锦旗,大家感觉到程老医术高明,很受百姓称赞。其中程老正在给患者治病,只见患者拿着药方,神奇般的好多了,患者抢着夸程老不但医术好,医德也很好,对待病人如同父母,尽心尽力为患者医治。

程新富老中医,真正的民间中医,程老师学医、行医四十余载,走遍大江南北,与各地各派明医交流学习,精通道医、佛医、易经等;孜孜以求中医大道,融通诸家所长,随缘就诊,于疑难杂症常出奇功,在深圳、广州、成都等为人治疗:包括留美博士、政府官员等多位癌症患者当场解除心结,容光焕发;一位承受了十余年痛苦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当场活动自如;一位拄拐而来的腿病患者当场健步行走,喜极而泣……,程新富老中医在中医疑难杂症、各种癌症、抑郁症、三高等常见慢性病、顽固咽炎、肿瘤疾病与颈肩腰腿痛等病症领域的造诣极高,但由于一些原因,也成为了一名中医“扫地僧”。

古中医脉诊绝学把脉,一切疾病,了如指掌–我的老师杨书楼中医

中医号脉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一个西医病名,而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用药。

杨书楼老中医经常教导我,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
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
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
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
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
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
浮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
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
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
细脉
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
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
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
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
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
号脉方法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实用举例
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

杨书楼中医说以生命的名义,学会“敬畏文明”

面对当下,新冠病毒全球性蔓延,引起全球性恐慌,而人类对它的传播轨迹仍然“扑朔迷离”;耐药性病菌一旦出现,往往会在广大人群中进行传播,以致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而且,一旦耐药性病菌出现,就几乎不可能消灭——如果要消除已有的耐青霉素、沙星的病菌,需要人类彻底不再使用这两种药物,而且时间长达100年。因此,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报告认为,病菌耐药性的上升过程是“不可逆的”。
细菌甚至对最强有力的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假如人们继续滥用抗生素,新出现的对一切药物产生抵抗力的超级细菌可能把人类带回旧时代,即一些小小的感染也能使人丧命。
由于细菌和病毒的种类繁多,而且繁殖速度极快,一些细菌和病毒几乎能在任何药物的攻击下存活,就像古老的格言所说:死里逃生者会变得更强壮 ······”
是什么时候开始“上医”没有了话语权?
如果有,我们是不是完全有理由相信“冠状病毒”很有可能被杜绝在萌芽之中?
我们都知道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
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黄帝内经》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愈欲病,下工治已病”。
十几年前中医抗击非典取得重大成功和宝贵经验,这次疫情到来为什么对中医的效果还是一种“逐步验证”的节奏?
中国历史上曾遭遇无数次疫病侵袭,但从未像欧洲曾经那样一死几百万、几千万人,主要原因是中医药在防治大疫上屡建奇功。
从始于战国成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再到明清吴又可、叶天士的温病说,中医制服了一次次瘟疫,挽救了无数人生命。
中医药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她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日益强盛发挥了十分重大作用。
道在乡野,道在民间。我国首批三十位国医大师全部来自民间。我们自家的民间医学的瑰宝,何时能成为炎黄子孙——民族的骄傲?

要做有良知的中医师

一个好中医的成长过程也是比较曲折和艰难的。因为继承传统中医的诊断治疗手段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要拜名师,更多的是要不断的读书,以至于产生真正的“悟”的变化。治病的认知也不是随便就可以领悟的,所以一个有良知的好中医,必须给予更多的检验自身,提高临床效果的机会,否则很难读书以致用。

一位朋友亚健康,血糖高,血压高,去北京大医院找中医,每次去了都是开一个月的中药,这样连续将近半年有余,疗效并没有体现出来。但这个朋友就是感觉北京的中医就是水平高于地方。结果半年后血糖,血压都没有得到改善,还开始双脚发冷。处方中几乎几个月下来都是寒冷为主。后来用扶阳药一个月,得到改善,血糖有所控制。

我并不是反对北京的中医,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医,必须要不断思考:“为什么?”,为什么病人服药一个月没有改善?是真正的慢性病需要长久服药吗?还是自己对这个病人的症候把握出来问题?一个有良知的中医必须要给予病人一定的可控时间。

程老中医说:“我给来看病的人一般都是只开三天或五天的药,一个处方有效或者无效,三剂药是可以有一定的变化的。有的住的比较远的病人我也是只开五剂。因为五日为一候。所以我很少开七剂的时候。

程新富老中医继续说道,有些病自己得心应手,基本开出方子都会告诉病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是有很多病人得病不是单一的,更多是很复杂的辩证。我也不愿意给病人治疗三四个月而不愈,有些病治疗一个月只是有所改善而不能痊愈,我自己都会反思自己。

中医的名声都是通过疗效出来的,一个病人被治愈,十个病人被治愈,这种口口相传的效果非常好,会带来更多的病人。由于我习惯给病人只开三剂或者五剂药。而且也经常会三剂药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有被介绍来病人就说:听说你三剂就能治好病!其实这种有点偏差的口口相传,总让人感到无奈。因为病证不同,病人不同,治疗的时间也许就不用。三剂有效不代表三剂痊愈。有的病人就认这个死理,其实是自己太懒,总听那个觉得心理舒服的口口相传。但还是有很多人比较理性的。

二千年来,中医以其科学的辨证思维方法、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的施治途径令中外医学界瞩目。尤其是近现代,西医诸多弊端的日渐显露,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的大量出现,使中医在全世界掀起热潮。只要人们了解中医,就完全可以“祛小病于无形,防大病于未然”……

  • 身处当今西医强势环境中,一个中医很容易被高薪诱惑而西化,但程新富老中医反而更坚守中医,始终不渝常怀一颗守护中华医魂的赤诚中国心。程老坚持中医真理40多年,源于他坚定的中医信念;大量疑难危重病症用中医治疗取得的显著疗效,靠的是他对中医药的巧妙组合运用。在诊治各种癌症等疑难病中,他勇于实践,但他在全面细致的临床观察中,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临证实践的反思,付出了大量心血。程新富老中医始终坚持“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临床上治病细心周到,精益求精;程新富老中医又非常关注公共卫生政策,积极赞助政府和相关媒体向广大民众宣传、推广疾病预防和养生知识,引导广大民众日常关注健康,以使人们少生病……

古今中医名家历来提倡任何疾病都必须整体治疗和预防,可是由于疾病的重点靶器官不同,当今中医临床也逐渐发展成为以专科为主的西医医疗模式。这种医疗模式从现在的临床实际看来,它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个专科很难做到整体调治,而各种疾病又往往与各脏器之间相互关联。因此,提倡整体、全面的诊病、治病、防病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其实,当今人们不了解中医,真正的中医是没有分科的,一个好中医就是一所医院。程老就是一所中医院,精通内科、外科、皮肤、肿瘤病症的治疗。家喻户晓的在世华佗,不仅精通外科,而且精通五官科和养生。被世人称为神医的扁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都精通,他到成都,看到当地风湿患者患病较多,就治风湿病;他到广东惠州,看见当地许多老年人患了视听力衰退的疾病,就治老人的五官病;他到了驻马店,看到当地患肾结石的很多中老年人,就用纯中药吃一个月的疗程就把结石化掉排走了。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人们把他称作“扁鹊”。

  •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文化的潜质。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它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担负着促进健康的重要角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中医的整体观明确提出,天人合一,人是一个整体,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只有人体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协调,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因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对科学地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弘扬中医学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促进中医学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和构建世界新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中医中国还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繁,深化大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吕敏峰表示,下一步,中医中国将继续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广泛深入地向年轻人传播中医药文化,积极普及中医药知识等。

传承中医药文化,让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践行中医药文化,让民族文化的智慧支撑我们健康的脊梁;弘扬中医药文化,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做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只有我们一起身体力行,才能真正让中医药文化变成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132-2812-3168】进行处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32-2812-3168]。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健康生活

最高领导人:大力发展中医药

2021-5-14 14:54:19

健康生活

杏林寻宝挖掘民间中医药特色疗法!数百项特色疗法临床应用惠及百姓

2021-5-14 17:06: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