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130名“国医大师”名单出炉 你身边的医生有没有
国家卫计委 A- A+ 据悉,“国医大师”每5年评选一次,首次评选工作于2008年正式启动,“国医大师”由全国中医药系统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人员中遴选而出,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日前,由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开展的第三届“国医大师”评选公示结束。 据悉,“国医大师”每5年评选一次,首次评选工作于2008年正式启动,“国医大师”由全国中…- 27
- 0
-
自从找到经方治病的“钥匙”之后,治愈率大幅提高,患者数量猛增
导语:这些年,他一直在老家汤阴县城看诊,随着患者的增多,和交通的不便,他搬到了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郑州张仲景大药房坐诊。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才短短几个月,全国各地患者便纷至沓来。 他的工作分两块,一块是外出讲学,一块是周六周日坐诊。 很多网友问,他都看什么病,如果回答说什么病都能看,有些网友是不信的。其实,中医是辨证论治,不讲病名,所以无论什么病通过四诊都能诊疗。一定要说他能看哪些病,那就是:…- 32
- 0
-
国医大师朱良春:见证沧桑巨变 铸就大医风范
国医大师朱良春•朱良春“逆潮流而动”选择学习中医,既不是家学祖荫,也不是父母之命,而是他自己的主动选择。 •朱良春尊师重道,既有很好的继承经验,也身体力行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盘托出,到处讲座都是“干货”。 •坚持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传统,是朱良春一贯的主张,也是他取得医学成就必不可少的条件。 年且百岁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见证了中医的历史辉煌、近代坎坷、现实作用,看到了中医未来的巨大价值,他以自身传承…- 55
- 0
-
李佃贵 国医大师 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慢性胃炎)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重点学科(中医脾…- 33
- 0
-
洪广祥:精诚大医 乐传岐黄
第二届国医大师列传 洪广祥 •他幼学岐黄、德术兼修、学验俱丰,将中医的“把脉、处方”演绎得尽善尽美,用自己的活人之术和济世之心在天地间写下一个大大的“仁”字。 •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命运同中医药发展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医教学、科研、传承、立法、服务经济建设以及中医在世界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学术,认为中医人要以继承传统方法为基础,积极移植现代科…- 36
- 0
-
晁恩祥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他抗击非典巧施妙手,展现中医药在急症方面的特色。他热心公益心系偏远,用医术挽救边疆百姓于苦痛。他长于肺病潜心钻研,创新中医“风邪”理论,形成风咳、风哮辨治体系。他在传染病防治及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方面献计献策。 晁恩祥,男,1935年7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内科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 44
- 0
-
夏桂成 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
他深入研究女性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开创“经间期”学说,填补理论空白;确立中医药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深化调经的“治本”大法,创立“心-肾-子宫轴”学说,使中医妇科学传统理论有了新发展。 夏桂成,男,1931年7月生,江苏无锡江阴人,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8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中医学专业。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 49
- 0
-
洪广祥 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
他创建了全国首个中医呼吸病研究所;形成“痰瘀伏肺”为哮喘发病的宿根等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提出“以育人为中心,一手抓合格人才培养,一手抓经济自我发展”,构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医药院校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 洪广祥,男,1938年12月生,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1956年8月参加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58年。江西省名中医,第一、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 42
- 0
-
段富津 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连任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获评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他善用经方治愈疑难杂症,医德高尚,提出“正气运药”,首创“药力判定公式”,带动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段富津,男,1930年12月生,吉林怀德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1987年当选全国方剂学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89、1992年被卫生部聘为第二、三届国家药品审评委员,1992年…- 33
- 0
-
郑 新 重庆市中医院中西结合主任医师
他丰富和发展了温病学说,在中医内科急症、心病证治方面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探索,研究慢性肾病50多年,在重庆市有广泛影响力。 郑新,男,1925年5月生,河南省郏县人,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重庆市中医院中西结合主任医师。 1949年6月河南大学医学院肄业,1957年8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1961年8月国家卫生部第二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结业,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7
- 0
-
金世元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他倡导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合理使用中成药,对中成药的处方来源、历史衍变、药物组成、配伍意义、功效特点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擅长相似中成药的鉴别应用。他强调精湛医术与优良调剂技术的相互结合,对已濒临失传的传统 “一口印”调剂技术更是技艺精湛。 金世元,男,1926年12月生,北京人,中共党员,主任药师,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从事中医药工作74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药协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 24
- 0
-
尚德俊 山东省中医院外科主任
他研制创用了四虫丸(虫类药物)用于临床,并相继创用活血通脉片、通脉安等系列药品,治疗外科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他创立了我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辨证论治原则和整体疗法。 尚德俊,男,1932年3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省中医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1955年9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专业,全国政协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 44
- 0
-
陈可冀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创新了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倡导气血辨证与八纲辨证互参;善用活血化瘀,兼容其他治法;明确提出“三通”和“两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证思想;创立了愈梗通瘀汤、清眩降压方等方剂,临床疗效显著。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生,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香港浸会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 14
- 0
-
张大宁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
主编了第一部《实用中医肾病学》和《中医肾病学大辞典》,规范了中医肾病的概念、范围及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并提出“心—肾轴心系统学说”、“肾虚血瘀论和补肾活血法”等;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课题多项,验证了中医药对于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疾病的肯定疗效。 张大宁,男,1944年9月生,天津市人,农工民主党,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 107
- 0
-
李今庸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他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尤长于治疗内科和妇科疾病。在内伤杂病的补泻运用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泻重痰瘀,补主脾肾。在学术上,认为“中医药学应以东方文化的面貌走向现代化。” 重视学科和教材建设,在治学上锲而不舍。 李今庸,男,1925年9月生,湖北枣阳市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 1947年开始从事中医药工作,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31
- 0
-
李士懋 河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他荣获“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称号,临床以心脑血管病及疑难杂病为主,疗效卓著。在传承中,他传医德、师德,树立严肃的学者风范。获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北中医药学会著作一等奖一项;国家三、四批优秀传承导师奖二项;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各一项。 李士懋,男,1936年7月生,山东龙口人,本科学历,河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 17
- 0
-
孙光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
他坚持“大医精诚”,提出中医临床核心理念,创造经方化裁应用模式,形成孙光荣系列经验方。其“安神定志汤”已提供给“神十”航天员。研究、创立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课件研制大纲。 孙光荣,男,1941年11月生,湖南浏阳人,无党派人士,师承出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原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常委。2000年退休后,受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 幼承庭训…- 33
- 0
-
阮士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他提出了“心-脾-肾三脏一体”防治心血管病及老年内科病的学术思想,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创造性地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保护血管,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策略。他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等人才,研制了通脉养心丸、粘脂饮、新生脉散片等新药。 阮士怡,男,1917年2月生,河北省丰南县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 35
- 0
-
刘敏如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她擅长妇科疑难疾病的治疗,注重补肾与调理气血,调治与预防并重。在月经调节、生理带下、补肾调节乳汁分泌等中医机理方面创立新论,率先提出并发展了盆腔疼痛证、经断前后诸证、女阴白色病损、痛经病机及崩漏等中医妇科新病种。探索践行中医药现代化及产学研结合,研发“产泰”、“益宫宁血口服液”、“养精壮本丹”等新药。 刘敏如,女,1933年5月生,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农工民主党员,本…- 17
- 0
-
刘祖贻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他构建以“六因辨治”为核心的刘氏脑病辨治体系;主张杂病“理脾胃以安五脏”;倡温病源流新说,力主先机而治。他治癌症骨转移剧痛,常收意外之效。在抗“非典”期间,他以近古稀之龄主持全省中医专家组工作,并多次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刘祖贻,男,1937年7月生,湖南安化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出身中医世家,1958年毕业于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国家中医药…- 9
- 0
-
刘柏龄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他是中医骨伤科学会创建人之一。他确立“治肾亦即治骨”学术思想,为国内“肾主骨”立论大家,应用家传手技结合临床,创立的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步十法”,成为我国北派代表手法。 刘柏龄,男,1927年6月生,吉林扶余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长春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6年毕业于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学会原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 7
- 0
-
刘尚义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他擅经方活用治疗疑难杂症。对肿瘤治疗创新性总结出手术后未放化疗者、手术放化疗后和无法手术及放化疗者,采用不同的治法。他善药线疡科,临床屡获奇效。他承各家所长,国学国医兼修。对儒学、易学、书法、国画颇有研究,并为贵州乃至周边地区中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刘尚义,男,1942年12月生,贵州大方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委保健办聘…- 9
- 0
-
刘志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70余年,擅长内科,善用经方,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他对内伤杂病及外感热病穷源究委,敢于创新,疗效卓著;他一生兢兢业业,为中医药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卓越贡献。 刘志明,男,1927年10月生,湖南湘潭人,首届首都国医名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医药…- 5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